对知乎问题:大家都不做网站了吗?的回答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知道现如今域名数还有3160万个,网站数还有388万个。高峰期2017年网站数533万个,相比较2019年的497万个,截止2023年12月网站数只有388万个,的确网站数减少了100多万个。
我做网站很多年了,包括这个网站,从2018年到现在,总共七八年。小一点的网站,比如给什么项目做展示页我也帮人做过,各种博客我也搞过,之前用go做过一套很方便的博客管理系统,大一点的项目也做过一个在线图书馆,为了推广这些网站仔细的研究过seo和sem这些东西。
在2021年,家里人要做一个小项目,我说做成网站的话,掏钱买个域名服务器,前端后端一套下来我一天就能搞定,但这位来了一句:网站这个过时的东西现在谁还看啊,都用小程序,微信一点就打开了,多方便啊,比手机app还要方便。当时我不以为意,并不认为小程序这种和网站同质的东西可以替代网站,只认为某些重度依赖于微信生态的人会频繁的使用小程序而非网站或手机app。现在看来也是如此,小程序这个东西推广了这么多年也是不温不火,可能只有在微信群中发一个文档,才有人才会图方便去用小程序直接查看编辑,网站和手机app的一些功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吸引用户的并不是小程序,让网站这种模式逐渐被非刚需化,甚至边缘化的一直都是移动端的app,换句话来说是移动端的应用对于大厂来说可以带来更多流量和收益,所以厂商更偏向于让用户去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在里面提供服务,而不是用传统的网站来解决用户的所有需求,现在大多数的厂商都在做这种事,网页端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很有限的,必须下载一个app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我们要问网站这种模式是不是正在被手机端app淘汰这个问题,那要考虑的方面可能比较多,pc设备普及率、移动端市场占有率、生态、聚合甚至隐私,都是厂商在选择优先做哪个市场时要考虑的东西。我们不想这么多,就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像我一样的站长和用户。
已经2025年了,做一个可以上线盈利的网站的门槛已经不能低到再低了,前有阿里云腾讯云提供各种低价解决方案,后有cloudflare这种良心公司为小企业和小开发者提供免费服务,再加上有各种ai,域名你想实名就去阿里腾讯买,不想实名就从godaddy和dynadot买,成套的解决方案可以让站长用极短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使上了生产环境也用不着花很多钱。肯定不是因为做网站成本太高了大家才都不做了的。
推广方面,seo和移动端app的推广相比,我还是觉得seo更方便一点,成本也低一点,移动端的app要想让所有人知道有这个东西,除了传统的推广方式,在短视频平台推广、社交媒体上推广各种各样的渠道,除了要接触各种厂商,还要花不少钱,具体的收效我是不了解的。
生态方面,网页可以引入各家sdk扫码登陆,和手机app点一下一键登录,可能是慢了一点,但也不至于用户就因为需要打开手机扫一下码,就去找平替了吧,网站没法进入移动端生态这个肯定也是不成立的。
相对不方便的就是国内空间是实名和审查,这个问题不提也罢,毕竟我的网站就没有实名。
所以开发者们不是因为网站难做而不去做他的,问题肯定出在用户的使用习惯上,可能一方面,国内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要比使用pc的用户要多很多,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常用服务的用户更喜欢用移动端设备而非pc,这是废话,因为大家在聊天的时候肯定喜欢用手机去聊,而非电脑,这是设备的属性。
在这个问题下还有一个答案,是这么说的
“中文互联网生态就像几棵大树(APP)遮天蔽日,树下寸草(网站)不生。因为流量全被垄断了,加上百毒的竭泽而渔,国内的网站确实是以断崖式的速度在减少,比出生率下降还快,因为看不到希望。但国外则是另一番景象,独立站依然是互联网生态的基本盘,可以说是基因,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从Google的市值变化就能管中窥豹,Google和百毒的数据对比侧面反映了国内和国外独立站生存发展的现状。网站依然可以做,而且可以说是个体创业门槛最低的数字杠杆,关键在于要抬头看路,不要只知道埋头拉车。”
那么我觉得,如果要想搞明白为什么国内和国外互联网出现了差别,在仅有实名备案这种无伤大雅的问题下,就要搞明白国内外用户的使用习惯的差别,我们还是来看看外国人怎么说。
· 大家都用网站的原因是网站可以被谷歌索引
· 有数据显示了应用程序趋势,而且结论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大多数人不会安装新应用程序。他们只使用他们一直使用的一小部分应用程序,几乎从不安装任何应用程序。让人们这样做非常困难,而应用商店的可见性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 许多真正推动应用程序的服务是在应用程序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 太多应用程序都是无用的。我安装了 IMDB 应用程序,发现它与网站基本相同,然后卸载了它。它有什么用呢?所以现在如果某些信息只能通过应用程序获得,我会重新考虑我是否真的想要这些信息。
· 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并且用户不会频繁使用你的服务,那么他们可能不会费心安装你的应用程序。
· 很多人根本不喜欢应用程序,并且会尽可能避免使用它们(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不喜欢安装那么多东西,而且第一次使用后往往毫无用处。
那么看了一些人的观点,我觉得问题可能主要就出在谷歌和抖音上,国外相对比较重度依赖谷歌,比起通过我们喜欢先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国外更偏好谷歌一下,这和我们的百度一下有区别,因为百度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当百度给用户留下百度查病,癌症起步的这种印象,或者百度无法提供实时的信息时,我们就会逐渐把自己的使用习惯从依赖搜索引擎提供信息转变成去上抖音快手、今日头条上去点一下根据时间排序。谷歌当然无法给你看五分钟前某个小地方发生的某件小事,比如哪里哪里又打架了,更无法提供附属的社交功能,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在抖音上搜一下确实要优于在谷歌上搜一下,而抖音主打的正是移动端,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手机上看抖音,而非在pc上看,微信等各种im、移动端支付、美团、滴滴、淘宝等同理,国内一些模式上的小创新替代了原有网站的功能,从而让用户产生了路径依赖,就难以离开手机了,更难以舍弃手机去用pc上的服务。
至于外国人关心的移动端泄露个人隐私问题,在国内都变成了伪命题。国内用户从来不在乎自己的个人隐私,或者无力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甚至厂商都不在乎用户的个人隐私,形成了数据应用、数据泄露、数据贩卖的链条。
国内的平台做的也很好,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平台聚合,支付宝这样一个支付软件里,可以聊天、打电话、用各种小程序甚至可以养电子宠物,所有国内的app也都要跟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的风,都要在实现自己的核心功能之后,做这些功能,不管冗不冗余、用户用不用,都要有一个,因为别人也有,这个素养是国外的平台所不具备的。🤣
所以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网站这种模式确实是正在被中文互联网淘汰,大多数只用过手机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域名,更别提记住自己常用的域名。除了一些移动端用起来实在不方便的功能,比如在线办公、设计这种服务,很多人宁愿去现下载一个移动端app,而非用网站上点一下就能用的功能。
很难说这种趋势是好还是不好,反正长远来看,如果想在国内就业,学移动端开发的效益肯定要是大于学桌面端和前端的,不要看这两年前端就业形势好像好了一点,就要去学前端,以后新入场的公司,肯定要先做app,再做网站的,甚至可能都不考虑去做网站了,上线一个官网就去搞app了,那还去学前端干嘛。